① 英國殖民印度的殖民政策是怎麼樣的
東印度公司統治前期主要實行的是公司董事會的一元權力結構,公司在印度享有巨大的權力,如設立管區政府,擁有軍隊、征稅、鑄幣、立法、任命官職和設立法院等廣泛的權力。從18世紀中後期開始,一元結構轉向二元結構,形成了公司董事會與議會監督局的雙頭體制。在實際決策中,議會享有軍事財政等核心事務決策權.而董事會僅保留任命公司職員和處理日常事務的權利。由於公司對印度人民的橫征暴斂,造成人民群眾的不滿,1857年爆發了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義。 大起義的發生使英國對前期的政策進行調整。東印度公司取消後,1858年英王接管政權,取消議會監督局和公司董事會的設置,代之以內閣中的印度事務大臣,並設置一個15人組成的印度事務委員會加以輔佐。現代法院建立起來,實行人道主義的法律。廢除了諸如「剎蒂」的印度土法。廢除了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不得因宗教信仰和種姓原因剝奪某些印度居民的財產及繼承權。1872年頒布的《特別婚姻法》規定,禁止童婚和多妻制,並承認逾越種姓的婚姻為合法婚姻。英國殖民者還逐步擴大立法會議,吸引印度人參與立法,實行文官考試選拔制度,讓越來越多的印度人參與行政管理,通過選舉,實行多數黨組織政府的省自治等,這些做法為印度獨立後走上憲政民主道路奠定了基礎。
英國對印度的瘋狂掠奪和剝削,給英國帶來大量財富,大大促進英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同時,印度一步步淪為殖民地。印度古老文明的發展進程被迫中斷,英國殖民者強行將西方文化和政治體制移植進入印度社會,造成了印度社會的分裂。但同時也將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帶到印度,把印度納入了世界資本主義體系,促進了印度資本主義和市場經濟的發展。
② 英國是怎麼統治印度的
英國用強有力的暴力方式征服印度後,對印度封建土邦實行了兼並政策。兼並土邦除了使用武力外,還提出所謂「權力喪失論」,即不承認沒有男嗣的王公的立嗣權,王公死後其政治經濟特權被剝奪,其領地被兼並。同時,英國殖民者還以清查免稅土地持有者的合法資格為由,剝奪了新並土邦內的封建領主領地和各種免稅土地。這就引起印度封建勢力上下層的普遍不安,激起他們的不滿,其中有些人,特別是那些被兼並的土邦王公和失去土地的地主,參加並領導了後來的反英大起義。
英國殖民者在征服和統治印度的過程中,徵募了一支印度僱傭軍,即所謂的士兵「西帕依」。英國殖民者利用24萬印度士兵統治著兩億印度人民,同時利用4萬英籍軍官控制著這些印籍士兵。印籍士兵大多來自傾家盪產的農民和手工業者,他們為生計所迫,不得不到軍隊中賣命。在英印軍隊中,存在著嚴重的種族歧視和民族壓迫。英國人在軍隊里以主子的身份對待印籍士兵,高級軍官都由他們充任,印度人最高只能升到上尉。英國軍官任意苛扣他們的軍餉,不尊重他們的民族風俗,下令印度士兵剃掉胡須,除掉種姓印記,嚴重傷害了印藉士兵的自尊心。在英國殖民者全面佔領印度後,印籍士兵和英國殖民者的矛盾加劇了,他們原先享有的一些特權,如減免家中的捐稅,戰時多得一半薪金等,都被取消了。殖民統治當局違反僱傭條例,把印籍士兵派到印度境外渡海作戰,給他們增加了負傷和陣亡的機會,引起印籍士兵的極大反感和強烈不滿。此外,印籍士兵的宗教感情也受到嚴重傷害。殖民當局發給印籍士兵的子彈是用塗著豬油、牛脂的厚紙包裝的,在使用子彈時,必須用牙咬破子彈的厚紙皮。由於伊斯蘭教禁食豬肉,而印度教則禁食牛肉,新子彈的使用在伊斯蘭教和印度教徒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和憤慨。因此,這些不滿英國人欺凌和歧視,有組織、有武裝的印度士兵,便成為民族大起義的先鋒和發難者。
③ 英國哪一年殖民印度
1600年英國侵入,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開始淪為英殖民地,經過英法七年戰爭之後,英國的地位並不鞏固,它所控制的地方仍然很小,大片土地仍保留在大大小小的土邦王公手中。
1773年英國頒布《調整法》,把孟加拉,馬德拉斯,加爾各答三塊公司直轄地合為一體,以加爾各答總督為主管官,總督的任命由英國議會決定。1784年議會再頒布《印度法》,規定統治印度的最高權威是政府而不是東印度公司,從而把印度的治理置於政府管轄之下。這兩項法律奠定了英國統治整個印度的基礎。
在韋爾斯利侯爵任總督期間(1798-1805年),英國在印度迅速擴張。韋爾斯利在土邦王公中打一派拉一派,利用矛盾從中漁利。在3年時間里印度南方已落入英國之手。在北方,它得到莫卧爾王朝首都德里,在中部英國採取分化政策各個擊破。到1805年他奉調離任時,大部分印度已在英國控制之下。
隨後英國用武力取得對印度西北部的統治。1849年全境被英佔領。1857年爆發反英大起義,次年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1876年,維多利亞女王正式加冕為「印度女皇」,標志著英國對印度的全面統治。
④ 英國殖民印度的全過程。
1757年的普拉西之戰,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征服印度的第 1次重要戰役。r.克萊武利用孟加拉封建主集團的內訌,事先收買孟加拉王公西拉吉-烏德-道拉的軍事長官米爾·加法爾。
1757年6月23日,孟加拉軍隊同公司軍隊在普拉西決戰。由於米爾·加法爾率領的孟加拉主力軍按兵不動,使得克萊武指揮的3000名軍隊在決戰中得以打敗孟加拉王公的18000名紀律鬆弛的軍隊。普拉西戰役以後,英國侵佔孟加拉,並以它為侵略其他地區的基地。
1763年,孟加拉王公米爾·卡西姆不甘心做英國傀儡,起來反抗殖民者。以後,奧德王公和莫卧兒皇帝沙·阿拉姆二世(1759~1806在位)的抗英聯軍,於1764年在布克薩爾同英軍決戰,抗英聯軍戰敗。英國殖民者侵佔恆河下游遼闊富庶的土地。
18世紀下半期,英國對南印度的邁索爾發動 4次侵略戰爭。
1767年,英軍侵入邁索爾,在昌加馬和特里諾馬利遇到海德爾·阿里的頑強抵抗。英軍一度佔領邁索爾的 1/3的領土。海德爾·阿里不僅收復失地,而且挺進到馬德拉斯近郊,迫使侵略者求和。
1781年,侵略者在波多諾伏戰役中擊潰海德爾·阿里的大軍。
1782年12月7日,海德爾·阿里病死在軍營中。蒂普蘇丹繼承父業,繼續抗英。
1790年,侵略者發動新的戰爭。蒂普蘇丹在抵抗失敗後同英國簽訂和約。
1799年,英軍第4次大舉入侵邁索爾。蒂普蘇丹最後在塞林伽巴丹城下陣亡。英軍官兵劫掠城市、洗劫國庫。
戰爭結束後,英殖民者把邁索爾中部地區交給邁索爾前印度王公。其餘地區被英國、馬拉特、海得拉巴瓜分凈盡。
(4)英國怎麼殖民印度的擴展閱讀:
英國殖民開始於1868年,鼎盛時在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都有英國的殖民地。
殖民地是指由宗主國統治,沒有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方面的獨立權利,完全受宗主國控制的地區。廣義的殖民地包括雖然擁有行政機關、軍隊等國家機器;
但經濟、軍事、外交等一方面或多方面被別國控制的半殖民地國家和保護國,以及委任統治地、託管地,還有殖民主義國家在這些地區設置的「海外領地」、「附屬地」、「海外省」等。
從殖民地的性質上來說,大致可分為拓殖型殖民地、資源掠奪型殖民地和商業殖民地三種主要類型,這三種殖民地都是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進程而順次出現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上大多數殖民地獲得獨立,舊的世界殖民體系也不復存在。
⑤ 英國對於印度殖民地是怎樣進行統治的
發展單一產業,鼓勵種姓
⑥ 英國殖民印度多少年
英國殖民印度的過程非常漫長,從17世紀開始,直到1910年,英國全面殖民印度。
1757~1849年英國政府通過東印度公司進行的一系列侵略印度的戰爭。印度最後淪為英國殖民地。
⑦ 英國怎麼把印度變成殖民地的
最早在印度建立據點的歐洲國家是葡萄牙,他們的殖民地位於莫卧兒帝國版圖之外。此後荷蘭人也積極介入,並打敗了葡萄牙人。奧朗則布在帝國極盛時期忽視歐洲殖民者的危險,而他的子孫們在被迫面對歐洲人時已經由於帝國衰落而軟弱無力。到了18世紀,在印度追求利益的歐洲強國主要是英國和法國。經過一番斗爭,英國人取得了優勢,把法國的存在削弱到只剩下幾個小殖民點。
經營英國在印度事務的主要實體是不列顛東印度公司,1818年馬拉塔人勢力最後覆滅後,大多數印度王公都承認了東印度公司的宗主權。最晚被英國兼並的印度領土有信德(1843年)、錫克人控制的旁遮普(1849年)、貝拉爾(1853年)和奧德(1856年)。由於殖民者的種種不利政策,1857年爆發了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義。1858年通過的《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東印度公司,由印度事務大臣接管其全部職權;並成立以印度總督為首的印度政府。英國人也正式結束了已無存在意義的莫卧兒王朝,將巴哈杜爾沙阿二世流放到緬甸。此後印度進入由英政府直接統治的時代。英國直接統治下的印度(稱英屬印度)分為13個省,其中包括緬甸。另外約有700個由印度王公統治的土邦在英國嚴密監督下存在著,這種土邦占整個印度面積的40%(有些省里也有土邦)。以印度為根據地,在亞洲遏制俄國擴張的思想使一些英國官員致力於西北方向擴展英屬印度的疆域,結果引發了1878年至1880年的第二次阿富汗抗英戰爭。1885年,印度國大黨成立。1906年組建全印穆斯林聯盟。英國人有意識地利用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的矛盾。
在1885年以後,印度幾乎每年都有民族主義者的集會,但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官僚顯然漠視印度人的訴求。英國人在印度的統治目標僅僅是避免出現飢荒。1909年英國通過莫萊-明托改革法案,規定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在立法機構改選中實行分別選舉,此後教派政治成為制度,印度民族運動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