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再別康橋》的康橋在哪
《再別康橋》中的康橋,今通譯為劍橋,是英格蘭的一個城市,著名的康河從小城蜿蜒流過,河邊散落著著名的劍橋大學的三十多所學院。
《再別康橋》是現代詩人徐志摩膾炙人口的詩篇,是新月派詩歌的代表作品。
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語言輕盈柔和,形式精巧圓熟,抒發了詩人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
詩人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栩栩如生地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建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致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得真摯、濃郁、雋永,堪稱是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詩歌原文如下:
再別康橋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⑵ 康橋在哪裡
1、國內的康橋位於上海浦東新區
具體在浦東新區腹地,城市外環線浦東段的兩側,東靠迪士尼,西臨後世博,北接自貿區張江板塊。康橋鎮位於浦東新區西北部,東靠橫沔鎮,南連周浦鎮,北與浦東新區北蔡鎮、孫橋鎮為鄰,西與閔行區陳行、三林鎮接壤。康橋鎮內有一王廟道觀和浦東老宅兩個旅遊景點。
2、國外的康橋是英格蘭的一個城市
具體靠近康河(劍河),是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也因此馳名於世。它是英國學術、文化中心,風景勝地。徐志摩《再別康橋》中的「康橋」是指劍橋大學。劍橋大學是英國也是全世界最頂尖的大學之一。英國許多著名的科學家、作家、政治家都來自於這所大學。劍橋大學也是誕生最多諾貝爾獎得主的高等學府。
⑶ 劍橋在英國哪裡
劍橋位於英格蘭的劍橋鎮,
那裡有著名的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是英國也是全世界最頂尖的大學之一。 劍橋大學在英國的地理位置劍橋大學周邊城市。而劍橋大學所處的劍橋(cambridge)是一個擁有10萬居民的英格蘭小鎮,距英國首都倫敦不到100千米,這個小鎮有一條河流穿過,被命名為「劍河」(river cam,也譯作「康河」),早在公元前43年,羅馬士兵就駐扎在劍河邊,後來還在劍河上建起了一座大橋,這樣,河名和橋加住一起,就構成了劍橋這一地名。 絕大多數的學院、研究所、圖書館和實驗室都在這個鎮上,此外還有20多所教堂,那兒很美!
⑷ 徐志摩《再別康橋》中的康橋在什麼地方
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
《再別康橋》是現代詩人徐志摩膾炙人口的詩篇,是新月派詩歌的代表作品。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語言輕盈柔和,形式精巧圓熟,詩人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
1920年10月—1922年8月,詩人曾游學於此。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詩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經自陳道:在24歲以前,他對於詩的興味遠不如對於相對論或民約論的興味。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心靈,喚醒了久蟄在他心中的詩人的天命。
全詩(節選)如下: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盪漾。
此詩作於徐志摩第三次歐游的歸國途中。時間是1928年11月6日,地點是中國上海。7月底的一個夏天,他在英國哲學家羅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後,事先誰也沒有通知,一個人悄悄來到康橋找他的英國朋友。
遺憾的是他的英國朋友一個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橋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過去的生活圖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現……由於他當時時間比較緊急,又趕著要去會見另一個英國朋友,故未把這次感情活動記錄下來。
直到他乘船離開馬賽的歸國途中,面對洶涌的大海和遼闊的天空,才展紙執筆,記下了這次重返康橋的切身感受。
⑸ 《再別康橋》的康橋在哪裡,徐志摩是什麼時候去的康橋
《再別康橋》的康橋即英國劍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徐志摩1920年10月—1922年8月,曾游學於康橋。1928年詩人徐志摩故地重遊。
此詩作於徐志摩第三次歐游的歸國途中。時間是1928年11月6日,地點是中國上海。7月底的一個夏天,他在英國哲學家羅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後,事先誰也沒有通知。
一個人悄悄來到康橋找他的英國朋友。遺憾的是他的英國朋友一個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橋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過去的生活圖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現,才展紙執筆,記下了這次重返康橋的切身感受。
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
這優美的節奏象漣漪般盪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面,郊寒島瘦」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
《再別康橋》這首詩充分體現了新月詩派的「三美」,即繪畫美、建築美、音樂美。音樂美是徐志摩最強調的,其中第一句和最後一句是反復的,加強節奏感,且其中的詞是重疊的,例如「悄悄」、「輕輕」、「沉默」,再者每句詩換韻,因為感情是變化的,所以不是一韻到底的。
再是音尺,「輕輕的我走了」,三字尺,一字尺,二字尺,符合徐志摩活潑好動的性格,再是壓韻。所謂建築美,一、三句詩排在前面,二、四句詩低格排列,空一格錯落有致,建築有變化。
再者一三句短一點,二四句長一點,顯出視覺美,音樂是聽覺,繪畫是視覺,視覺美與聽覺美融通,讀起來才會感覺好。再談到繪畫美即是詞美,如「金柳」、「柔波」、「星輝」、「軟泥」、「青荇」這些形象具有色彩,而且有動態感和柔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