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國當代優秀的科學家有哪些人
1、楊振寧,出生於安徽省合肥市,是一位美籍華裔物理學家。1957年,他與李政道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該觀念被實驗證明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是最早的華人諾貝爾獎得主。
1966年任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愛因斯坦物理學講座教授,並任新創辦的該校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其於1954年提出的規范場理論,於70年代發展為統合與了解基本粒子強、弱、電磁等三種相互作用力的基礎。此外楊振寧在統計物理、凝聚態物理、量子場論、數學物理等領域做出多項貢獻。
2 、李政道, 1926年生於上海,江蘇蘇州人,哥倫比亞大學全校級教授,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因在宇稱不守恆、李模型、相對論性重離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樸孤立子場論等領域的貢獻聞名。
他31歲時與楊振寧一起,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的這項發現,由吳健雄的實驗證實。李政道和楊振寧是最早獲諾貝爾獎的華人。另有同名之國際著名免疫血液學家,中國hla專業的奠基人,現任台灣慈濟骨髓捐獻資料中心主任李政道。
3、崔琦(英文名:daniel chee tsui)是在中國河南出生並長大的美籍華人,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從事電子研究工作,成就斐然。1998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其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是繼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等人之後,第7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
4 、丁肇中(samuel chao chung ting )(1936年1月27日-),1936年出生,漢族,祖籍山東省日照市濤雒,華裔美國人,祖籍山東省日照市。美國實驗物理學家,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他曾發現一種新的基本粒子,並以和自己中文姓氏「丁」類似的英文字母「j」為那種新粒子命名為「j粒子」。曾榮獲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5、袁隆平,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三系法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設想並進行科學實驗。
1970年,與其助手李必湖和馮克珊在海南發現一株花粉敗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為突破「三系」配套的關鍵。
1972年育成中國第一個大面積應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號a」和相應的保持系「二九南一號b」,次年育成了第一個大面積推廣的強優組合「南優二號」,並研究出整套制種技術。
『貳』 中國當代科學家有哪些
中國當代科學家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當代科學家:
數學家華羅庚
華羅庚是我國享譽世界的著名數學家,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少年命運多坎坷,但刻苦自學,18歲在《科學》雜志發表數學論文,1920年8月,任清華大學圖書館助理員,用6年半時間讀完高中至大學的全部課程,同時學習英、法、德語言,並在國際權威雜志上發表論文5篇。1936年赴英國劍橋大學留學,徹底解決了歐洲數學之王高斯提出的完整三角合估計問題,轟動了劍橋,被譽為「劍橋的光榮」。1938年學成回國,任西南聯大教授。46年10月應愛因斯坦之邀赴美講學,後任普林斯頓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和伊利諾斯大學終身教授。
物理學家錢學森
著名科學家、物理學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式控制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做出許多開創性貢獻。
中國科學家
地質學家李四光
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古生物學家、地層學家、大地構造學家、第四紀冰川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我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奠基人。1904年留學日本,並成為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中年齡最小的會員。24歲留學英國,在伯明翰大學苦讀六年,獲碩士學位,他的老師鮑爾敦教授勸他留下深造,獲得博士學位後再回國。李四光謝絕了老師的好意,他回答說:「不,我想把我學到的知識,盡快貢獻給我的祖國。」1920年回國,先後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中國地質學會會長,直到1937年抗戰爆發。其間先後數次赴歐美講學、參加學術會議和考察地質構造。1949年,他放棄國外優厚條件,毅然從英國繞道回國。
物理學家錢三強
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在「核裂變」方面成績突出,,是許多交叉學科和橫斷性學科的倡導者。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立和「兩彈」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物理學家周培源
周培源是我國著名流體力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近代力學奠基人和理論物理奠基人之一。作為研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學說並獨樹一幟的中國第一人,周培源在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的引力論和流體力學中的湍流理論研究方面,取得了世人矚目的重大成就。他一直致力於求解引力場方程的確定解,研究並初步證實了廣義相對論引力論中「坐標有關」的重要論點。
數學家蘇步青
蘇步青,中國傑出的數學家、教育家。曾任浙大數學系教授、主任、教務長,復旦大學教授、校長,中國數學學會副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中科院物理學數學部委員等職。1919年赴日留學,1931年獲日本東北帝國大學博士學位。同年3月回國,受聘於國立浙江大學。抗戰爆發後,日本帝國大學邀他前往任教。出於民族大義,他一口回絕道:「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國。祖國再窮,我也要為她奮斗,為她服務!」。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他和陳建功教授帶領弟子們到山洞裡研究數學,正是在這時他點燃了那塊神聖高原上的星星之火,於是才有了潘承洞、王元、陳景潤等對哥德巴赫猜想的突出貢獻,才有了我國在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上的一枚枚金牌。
核物理學家王淦昌
王淦昌是我國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科院資深院士,中國原子能研究所所長,中國高技術發展「863計劃」的4位倡導者之一。王淦昌參與了中國原子彈、氫彈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製的試驗研究和組織領導,隱姓埋名17年,是中國核武器研製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由於他對中國科學技術事業和國防建設的卓越貢獻,曾榮獲兩項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一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等多項重要獎勵。
數學家吳文俊
吳文俊是著名的數學家,在拓撲學、自動推理、機器證明、代數幾何、中國數學史、對策論等研究領域均有傑出的貢獻。他為拓撲學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他的示性類和示嵌類研究被國際數學界稱為「吳公式」,「吳示性類」,「吳示嵌類」,並廣泛運用於數學研究和解決連塑性領域的有關難題,至今仍被國際同行廣泛引用,影響深遠。
農業科學家袁隆平
袁隆平是我國當代傑出的農業科學家,中國雜交水稻研究創始人,是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作技術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享譽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
地理和氣象學家竺可楨
竺可楨是我國卓越的科學家和教育家,當代聞名的地理學家和氣象學家,中科院數學物理學部學部委員,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人。竺可楨領導創建了我國第一個地學系、氣象研究所和首批氣象台站,開辟了中國的氣象事業。
『叄』 現在的科學家有哪些
1.袁隆平(1930-2021),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人,中國工程院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為解決人類的飢餓問題建立不朽功勛。
2.楊振寧(1922-),安徽省合肥市人,當今世界頂尖物理學家之一,愛因斯坦逝世後他幾乎是世界少有的被公認是最有影響的當代物理學家之一,也曾是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現今清華大學教授。
3.錢學森(1911-2009),出生於上海市,浙江臨安人。享譽世界的著名火箭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也是中國頂尖科學家代表人物中的「三錢之一」(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雙料院士之一。他是中國「兩彈一星」元勛之一,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等。曾被一位美國將軍譽為「錢學森無論到哪都值美軍五個師!」
4.於敏(1926-2019),河北省寧河縣人,今屬天津市寧河區,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雙料院士之一,被譽為「中國氫彈之父」。
5.華羅庚(1910-1985),著名數學家,江蘇省常州市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6.鄧稼先(1924-1986),著名核物理學家,安徽省懷寧縣人。他曾是被譽為中國「兩彈一星之父」的著名核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7.屠呦呦(1930~),女,中國本土培養的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當代世界著名中醫學家,葯學家。她的青蒿素為戰勝世界尤其是非洲的瘧疾泛濫作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