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警察敢打高種姓嗎
印度警察還是非常嚴厲的,對違法的人不管姓什麼,他都會敢進行執法的婚姻的意義就在於彼此陪伴,是兩個人的心靈港灣,是在塵世當中心靈的歸屬之地。
所以,一對男女只有始終給予對方高度的信任,並誠心誠意一起好好經營與維系下去,它才會始終以一種溫馨和睦的面貌存在。
只要雙方沒辦法達到這樣一種結果,在過程當中存在自私、狹隘、霸道、任性之類的行為舉止,那麼夫妻關系就會被現實生活當中隨時發生的種種瑣碎事情沖擊得七零八落,失掉了相愛之心,婚姻也會由幸福變成一種忍耐。
最近有接到一位女性讀者的來稿,她說自己因為婚內出軌被她老公發現了,現在正承受著對方的謾罵、指責,而且周邊的人也差不多已經知道這件事了,所以自己面臨的壓力相當大。
但盡管日子不好過,可她堅持認為之所以會發生這種事,根源恰恰是由自己的丈夫所造成的,她雖然也有錯,但自己也是失敗婚姻的受害者。
為何這個女人婚內出軌,被丈夫發現卻拒不認錯並咬定男人的責任更大呢?
『貳』 印度人五個等級是什麼
更加准確的來說,印度人五個等級是錯誤的,印度人應該是六個等級,這個應該是准確的,這六個等級分布是:
1、梵天:和毗濕奴,濕婆並稱三主神。
2、婆羅門:僧侶貴族,壟斷文化教育,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祀特權,享受奉獻。
3、剎帝利: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負責征稅,軍政管理,負責守護婆羅門階層。
4、吠舍:普通雅利安人,沒有特權,主要從事經商,必須以布施和納稅來供養婆羅門和剎帝利兩個特權階層。
5、首陀羅:被征服的原印度土著居民,主要做僕人和工匠,被認為低賤的職業。
6、賤民:也叫達利特,dalit,即不可接觸之人,傳統上認為他們是骯臟的,是社會的最底層,不能穿鞋,走路都要避開人,為村民服務,卻不能住在村子裡,孩子也不能跟其他人一起受教育,毫無地位。
『叄』 印度分為哪4個等級分別有什麼權力
印度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歷史。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以及享受奉獻的權利,主教育,受眾剎帝利,負責壟斷文化教育和報道農時季節以及宗教話語解釋權;
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婆羅門思想的受眾,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主政軍,負責守護婆羅門階層生生世世;
第三等級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主商業;
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飯的高級傭人和工匠組成,是人口最多的種姓。被認為低賤的職業。在種姓制度中,來自不同種姓的父母雙方所生下的後代被稱為雜種姓。
(3)印度警察是哪個等級人擴展閱讀:
如何分辨一個印度人屬於高低種姓,從印度種姓制度的歷史來看,根據印度人的一些特徵是可以分辨出他們是高種姓還是低種姓。
1、根據皮膚顏色分辨高低種姓
早些年根據膚色分辨種姓高低很容易,因為白皮膚的雅利安人屬於高種姓人,而平民則都是棕色肌膚,同時統治者明文規定高低種姓禁止通婚,若有違反可是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漫長的歷史變遷中,氣候和生活習慣也影響人種的基因變化,當年煞費苦心想出種姓制度的入侵者一定會傻眼,因為不同種姓人的膚色在接近,最終都向棕色靠攏。現在印度街頭的白皮膚人已不再是雅利安人,而是英殖民者的後裔。
2、根據是否會說英語分辨高低種姓
世人都以為英語是印度的常用語,其實只有高種姓人在說,也是他們身份的象徵,大部分低種姓人和賤民則壓根不會說,因為沒有學習英語的機會。可見一個印度人會不會說英語,基本上就可以判斷他屬於高低種姓的哪一邊。
3、根據職業分辨高低種姓
高種姓人有良好的社會資源和教育機會,他們中許多很多人前往發達國家學習,練就一口地道的英語,做著收入高體面的工作,是人們眼中含著金湯匙出生的那種人。
低種姓人就很悲催,壓根沒有受教育的可能,為了生活只能從事伺候高種姓人的工作,收入勉強維持生活。賤民最慘,蝸居在衛生條件極差的貧民窟,平時都不能出入高種姓人的家裡,更別說有個體面的工作了。
乘坐印度航班的親都有所聞,印度空姐膚色普遍偏淺,基本都來自高種姓,許多低種姓的印度乘客都不敢讓她們為自己服務。看來種姓制度雖然滅亡,可是深植印度人心中的階級觀念一時半會難以化去。
總的來說,印度的種姓制度充滿了階級歧視和不公待遇,在歷史前進的洪流中勢必被淘汰出局,同時也需要千千萬萬身處底層的平民和所謂的賤民覺醒反抗。當他們開始不再虔誠卑微的仰視高種姓人時,種姓制度才會從真正意義上徹底消亡。
『肆』 印度人五個等級
公元前7世紀在吠陀教基礎上形成婆羅門教,主張吠陀天啟、祭司萬能和婆羅門至上;把人分成婆羅門(祭司)、剎帝利(武士)、吠舍(農民和工商業者)和首陀羅(無技術的勞動者)四大種姓,並另有賤民等級。爾後,又由4大種姓演變出許多亞種姓。種姓之間界線森嚴,非但不能通婚,甚至不能同坐、同食。 8~9世紀,經商羯羅改革,逐漸形成目前的印度教,為大多數南亞人所信仰。 公元前6~前5世紀,作為反婆羅門思潮的佛教和耆那教興起,印度斯坦的鹿苑成了佛教中心。 13世紀印度教復興,佛教在印度受到排擠,但在亞洲其他地區得到廣泛傳播。耆那教目前信徒雖少,但還有相當勢力。早期商人帶來伊斯蘭教。 隨著12世紀穆斯林征服印度,伊斯蘭教勢力越來越大,至16世紀占據統治地位。 目前,印度斯坦人中仍有少部分是穆斯林。受印度教種姓制度影響,穆斯林中也有等級之分(有人稱之為「族姓」),分為賽義德、謝克、穆格爾等,但等級界線不及印度教種姓那麼嚴格。
印度在我們大多數人的眼裡是一個神秘的國度,他們的摩托可以坐十幾個人,他們的火車可以拉幾千人,他們對性的渴望無與倫比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給他們貼上的標簽。但其實印度人不是黃種人,而且他們也有森嚴的等級制度,這種等級制度比中國古代的封建王朝還要森嚴。
印度人是屬於什麼人種?
首先,從身體外表特徵看,印度人膚色表現黝黑。從這一表象看,很多人認為印度人是黑種人。然而劃分人種的外表特徵除膚色、頭發形狀、面部等特徵外,還有其他許多主要依據,如骨骼。骨骼不同,人種不同。以頭顱骨為例,頭顱骨周邊近橢圓形的是白種人;頭顱骨周邊呈三角形的是黃種人;頭顱骨周邊近似方形的為黑種人。而印度人的頭顱骨周邊近似橢圓形。從這一主要區分依據看,印度人膚色雖然表現黝黑,但不是黑種人,而是白種人。
其次,從印度人原居地看,印度人原是居住在黑海和裏海附近的雅利安人,大約在距今4000多年前遷往今日的印度半島。印度半島大部分在北緯10°-30°之間,地處熱帶,熱帶強烈的太陽輻射,使今天的印度人皮膚變得黝黑。可見印度白種人的皮膚黝黑,是通過人類遷移後,在新的環境影響下表現出來的。
所以說今日印度人大部分是白種人,只有印度南部分布著少量黑種人。
可見,認識人種,既要看外表特徵,更要看內在特徵及原居地。不然我們將會簡單地從外表膚色說印度人是黑種人。
同樣,非洲北部、亞洲西部的阿拉伯人雖然膚色較黑,卻都是白種人。
有10個大民族和幾十個人數較少的民族,印度斯坦族佔46.3%,泰盧固族8.6%,孟加拉族7.7%,馬拉地族7.6%,泰米爾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拿達族3.9%,馬拉雅拉姆族3.9%,奧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
印度有以下人種:尼格利陀人(negrito),原始澳大利亞人(protoaustaloid),達羅毗荼人或叫地中海高加索人種(mediterranean),印度的雅利安人,蒙古人種(mongoloid)尼格利陀人--這部分人是印度最早的居民。
原始澳大利亞人-這種人早於達羅毗荼人進入印度,達羅毗荼人-或叫地中海高加索人種在赤道以南,從前有個大國,東到爪哇,西連非洲,這個國家稱為萊茂里亞,是達羅毗荼人最早居住的地方,但後來由於地殼發生變化,它的大部分被水淹沒。一部分進入印度。
印度的雅利安人-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由中亞向南,越過興都庫什和喀喇昆侖兩高原,居留在伊朗高原與印度,成了伊朗人和印度人的祖先。雅利安人是好戰的游牧民族,進入印度後,同在此居住的達羅毗荼人時常發生激烈爭斗,後來逐漸征服他們。達羅毗荼人大部分被趕往南方,一部則淪為奴隸。
蒙古人種-印度北部和東北部與亞洲內陸相連,因地理和歷史上的種種原因,亞洲的蒙古人在不同時期,從北部和東北部地入南亞次大陸。
印度人也分等級?
印度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歷史。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
四個等級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
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
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
第三等級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階層,他們從事農、牧、漁、獵等,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
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他們從事農、牧、漁、獵等業以及當時被認為低賤的職業。
同時,各種姓派生出許多副種姓(或稱亞種姓、次種姓),進而衍生出更多分支。
除四大種姓外,還有一種被排除在種姓外的人,即所謂「不可接受的賤民」,又稱「達利特」。他們社會地位最低,最受歧視。種姓世襲,不易更改。社會地位高低、經濟狀況好壞,大多與種姓有關。盡管印度獨立以來,已廢除種姓制度,但幾千年來種姓制度造成的種姓歧視在印度不少地區、尤其是農村仍相當嚴重。
『伍』 警察級別分類
各個級別警察的具體職務:
中國大陸警方按照警銜來劃分,分成5等13級。
1、總警監,全國就3人,統領全國公安、武警工作。
2、副總警監,是公安部副部長們。
3、一級警監:公安部、司法部正局級,省廳、局廳級,一般為省級警察的1號領導,統領全省公安工作。
4、二級警監:公安部、司法部副局級,省廳、局副廳級 ,一般為省級警察的副職領導,協助公安廳長的工作,分管相關警察業務工作。
(5)印度警察是哪個等級人擴展閱讀:
刑事警察
刑事警察(簡稱刑警),做刑事偵查工作,分析、研究刑事犯罪情況;組織、協調偵破一般、重大、特大刑事案件;承擔案件痕跡和物證提取、檢驗、鑒定。承擔本轄區內的禁毒、反黑、反恐工作;承擔本轄區內的經濟犯罪偵查防範工作;承擔涉外刑事案件、對外警務的聯絡和接洽。
狹義的「刑警」是指刑警隊的警察。廣義的還包括經偵隊、緝毒隊等等。主要任務就是偵查刑事案件,日常聽說的有盜竊、兇殺、詐騙、拐賣婦幼等犯罪案件。
全國刑警分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省(自治區)公安廳(直轄市公安局),地級市(自治州)公安局(地區公安處)、縣(縣級市、旗)公安局(市轄區公安分局)4級公安機關。在公安部設有刑事偵查局;在省級公安廳(局)設有刑偵(警)總隊。
在地級公安局(處)設有刑偵(警)支隊;在各縣級公安局(分局)設有刑偵(警)大隊。此外,還有一級派出機構,就是刑偵大隊向轄區內派駐若干個責任區刑警隊,責任區刑警隊是公安機關最底層的實戰單位。
『陸』 警察職位等級
人民警察警銜設五等十三級,即:1、總警監、副總警監;2、警監(一級、二級、三級);3、警督(一級、二級、三級);4、警司(一級、二級、三級);5、警員(一級、二級)。擔任專業技術職務的人民警察的警銜,在警銜前冠以"專業技術"。
人民警察實行警察職務等級編制警銜。擔任行政職務的人民警察實行下列職務等級編制警銜:
1、部級正職:總警監;
2、部級副職:副總警監;
3、廳(局)級正職:一級警監至二級警監;
4、廳(局)級副職:二級警監至三級警監;
5、處(局)級正職:三級警監至二級警督;
6、處(局)級副職:一級警督至三級警督;
7、科(局)級正職:一級警督至一級警司;
8、科(局)級副職:二級警督至二級警司;
9、科員(警長)職:三級警督至三級警司;
10、辦事員(警員)職:一級警司至二級警員。
擔任專業技術職務的人民警察實行下列職務等級編制警銜:
1、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一級警監至二級警督;
2、中級專業技術職務:一級警督至二級警司;
3、初級專業技術職務:三級警督至一級警員。
(6)印度警察是哪個等級人擴展閱讀:
中國公安機關的職責:
預防、制止和偵查違法犯罪活動;防範、打擊恐怖活動;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會治安秩序的行為;管理交通、消防、危險物品;管理戶口、居民身份證、國籍、出入境事務和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居留、旅行的有關事務;維護國(邊)境地區的治安秩序。
警衛國家規定的特定人員、守衛重要場所和設施;管理集會、遊行和示威活動;監督管理公共信息網路的安全監察工作;指導和監督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重點建設工程的治安保衛工作,指導治安保衛委員會等群眾性治安保衛組織的治安防範工作。
1、研究擬定公安工作的方針、政策,起草有關法律法規草案,指導、監督、檢查全國公安工作。
2、掌握影響穩定、危害國內安全和社會治安的情況;指導、監督地方公安機關依法查處危害社會治安秩序行為,依法管理戶口、居民身份證、槍支彈葯、危險物品和特種行業等工作。
3、組織指導偵查工作,協調處置重大案件、治安事故和騷亂,指揮防範、打擊恐怖活動。
4、依法管理國籍、口岸邊防檢查工作;指導、監督消防工作、道路交通安全、交通秩序以及機動車輛、駕駛員管理等工作。
5、指導、監督地方公安機關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重點建設工程的治安保衛工作以及群眾性治安保衛組織的治安防範工作和公共信息網路的安全監察工作。
6、指導、監督地方公安機關依法承擔的執行刑罰和監督、考察工作;指導對看守所、拘留所、強制戒毒所等的管理工作。
7、組織實施對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重要外賓的安全警衛工作。
8、組織實施公安科學技術工作;規劃公安信息技術、刑事技術建設。制定公安機關裝備、被裝配備和經費等警務保障標准和制度。
9、組織開展同外國、國際刑警組織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警方的交往與業務合作,履行國際條約和合作協議。
10、統一領導公安邊防、消防、警衛部隊建設,對武警總部執行公安任務及相關業務建設實施領導和指揮。
11、制定公安機關人員培訓、教育及宣傳的方針和措施;按規定許可權管理幹部;指導公安機關法制工作;制定公安隊伍監督管理工作規章制度,指導公安機關督察工作;查處或督辦公安隊伍重大違紀事件,維護公安民警正常執法權益。
『柒』 印度警察敢打高種姓的人嗎
印度廢除種姓制度後,那些低種姓群體,敢於冒犯高種姓嗎
種姓這種制度,在除了信奉印度教的印度人以外,其它人都會認為不可思議,畢竟這都21世紀,飛船都上天了,竟然還有人信這個?
但是在印度,雖然早在1947年獨立時,就明確規定要廢除種姓制度,可時至今日,絕大多數印度人,仍然在內心深處,對與生俱來的種姓劃分深信不疑。
於是在保守的印度農村,你會看到有些人走路躲得遠遠地,因為他們不能讓自己的影子落在別人的身上,甚至還有人會帶碰上掃帚,邊走邊掃掉自己的腳印。
這不禁令人懷疑,低種姓的人內心卑微到如此地步,那麼他們敢侵犯那些高種姓群體嗎?
一、高貴與低賤的劃分
1500年前,當雅利安白人南下進入印度次大陸時,利用他們特有的馬拉戰車和利劍,向黑矮瘦小的印度土著們發起進攻,最終佔領了土地肥沃的旁遮普。
此後,人高馬大的他們向印度內陸繼續挺進,摧毀了桓河流域的古老印度文明,取而代之的,是以雅利安白人為尊崇的種姓文化,並以此為基礎形成了麻醉印度土著的印度教。
(印度低種姓首陀羅女子)
在最早記錄種姓階層的《梨俱吠陀》中,大梵天上的神用嘴創造了婆羅門,用手創造了剎帝利,用大腿創造了吠舍,用腳創造了首陀羅。
婆羅門屬於最高種姓,相當於神的代言人,主管宗教和神權,多為掌管祭祀和國家最高權力的階層;剎帝利為中上階層,相當於替神執掌武器的人,多為軍隊領導者或權力執行者,比如當前印度軍隊中的軍官,多為剎帝利種姓擔任。
吠舍為中下階層,與婆羅門和剎帝利同為雅利安人,但政治上沒有特權,屬於從事加工業或商業的平民。首陀羅為低等種姓,他們為被征服的印度土著,從事最低級的原始農耕或傭人等職業,是人口最多的階層。
(印度教的種姓等級劃分)
除以上四等種姓之外,還有一種達利特賤民,連列入種姓的資格都沒有,被當成牲畜看待,只能從事掏糞、處理垃圾,焚燒屍體等最低賤的職業。
在印度教中,種姓越高,離神越近越高貴純潔,種姓越低,則靈魂中的污穢越多,越要受苦來洗清罪孽,以換取來世的幸福,所以印度教不廢除,種姓制度在印度就永遠存在。
二、種姓之間的鴻溝
在宗教的心理暗示作用下,印度高低種姓之間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高種姓高高在上的天然高貴優越感,與低種姓與生俱來的內心自卑感,使他們處於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捌』 印度皇家警察,有這個叫法么
在19世紀時有這個叫法。
早年的君主統治時期,19世紀英國入侵緬甸後,將其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885年,英國在緬甸建立了現代警察制度,當時,這支警察隊伍被稱作印度皇家警察。
(1937年,緬甸脫離英國殖民統治後,便著手對警察制度進行改革。1964年,緬甸警察更名為人民警察。1988年以後,緬甸經歷了巨大的社會變遷,為了適應社會發展,警察機構也必須做出相應的改革。1994年1月,緬甸成立了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並在委員內設立了警察管理系統重組委員會。1995年10月重組之後,緬甸人民警察體制一直沿用至今。)
『玖』 你知道印度警察在印度有多厲害嗎
沒有中國警察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