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凯发一触即发 > 印尼資訊 > 印尼版的梁祝在哪裡

印尼版的梁祝在哪裡-凯发一触即发

發布時間:2022-01-13 20:15:12

1. 網劇梁祝拍攝地在哪裡

網劇《梁祝》劇情簡介 網劇《梁祝》拍攝地簡介 橫店出遊小提示

網劇《梁祝》將於12月4日開播,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要回到這次主演的主角陣容都是新人面孔,因此對於他們的出演不少觀眾都是相當的期待,那麼這部劇的拍攝地在哪裡呢?這部劇的劇情有沒有什麼改動呢?咱們一起來看看吧!

網劇《梁祝》劇情簡介

據悉這部劇主要是講述了一個美好的傳說,現如今更是成為了千古佳話,破繭成蝶。祝英台女扮男裝去書院求學,遇梁山伯,一見如故。同窗三年,山伯不知英台女兒身。後英台因家信促其速歸,留定情信物於山伯。山伯方知英台是女郎,兩人情定三生拜高堂。無奈英台已被父母許配給馬文才。多情自古多離傷 ,父母之命打鴛鴦 ,樓台相會絕情殤,化為蝴蝶飛成雙……

主演:晏紫東飾梁山伯、陳夢希飾祝英台、林楓松飾馬文才、蔣梓樂飾陶墨

集數:30集

首播時間:2017年12月4日

網劇《梁祝》拍攝地簡介

據悉網劇《梁祝》是在中國浙江橫店影視城拍攝的。那麼故事主要的發生地蕭山書院就是在浙江橫店影視城無疑了,而我們追劇的同時會發現,很多場景是純天然人工搭建不出來的,要實地取景才能有看到的效果,網劇的投資成本本來就不高,很可能是在橫店附近取景進行拍攝,而整體的風景非常有浙江的特色。

2007年也有一版非常經典的《梁祝》,與超級網劇《梁祝》一樣都是在浙江取景的。不過2007年的梁祝是電視劇版,在浙江新昌取景,就算是現在來看,劇中的實景也都非常好看,簡直就是去浙江旅遊必去的聖地了。2007年的電視劇梁祝在浙江新昌的主要取景地是重陽宮、大佛寺景區、沃洲湖景區、十九峰景區、七盤仙谷景區。

雖然超級網劇《梁祝》的製作與之前的電視劇版相差甚遠,但是卻給人另一種體驗。梁山伯與祝英台在千年前的蕭山書院兩人並肩看星的畫面簡直太美了。

橫店出遊小提示

1、關於門票:

①橫店影視城聯票:255元/人(預定住宿基礎上聯票聯票享受9折優惠)

②聯票包含五個景點門票:秦王宮、清明上河圖、廣州街香港街、明清宮苑、大智禪寺。

③聯票 住宿優惠套餐:在預訂住宿的基礎上享受聯票九折優惠,享受過優惠折扣的個人(如兒童票、老年票)不參與此套餐。

2、橫店影視城聯票 夢幻谷:

①2010年3月1日起施行旺季價格360元/人(送住宿)

②春季套餐共計698元 含2人門票 住宿三星1晚,不限周末 3人春季套餐1047送三人間含3張360的票

③春季套餐有效使用時間:3月1日至5月31日,5月1日,2日加收房差200元/間

④聯票 夢幻谷含六個景點門票:秦王宮、清明上河圖、廣州街香港街、明清宮苑、大智禪寺、夢幻谷。

⑤春季套餐包含景點再加上屏岩洞府就是景區內所有的景點了,如果需要玩屏岩洞府(原價70元)只需每人加40元就可以遊玩了!

⑥說明:2010年1月1日起,購此票2人以上送3星住宿,2人送1標准間,3人送三人間。周六、法定節假日、5月1-2日、10月1-3日不贈送。

3.統票:

①2010年3月1日起施行旺季價格420元/人(送住宿)

②統票(清明上河圖,廣州/香港街,清明宮苑,秦王宮,夢幻谷,大智禪寺,屏岩洞府)

4、關於交通:

①諸永高速北段開通後,從杭州到橫店的車程不足兩小時,使自駕車游橫店更為便捷。

②橫店影視城推出了「自駕車卡」套餐,為自駕車遊客量身打造了一套「快樂橫店之旅」的旅遊消費卡。

2. 梁祝的故事發生地在哪裡啊

梁祝故事的發生地還未得到明確考證,現有以下幾個版本:

1、 封丘版本

青陵台在封丘縣東北25里之青堆。戰國時期,宋康王駕車出遊,見到一位採桑女天生麗質,欲納為妾,使人探知該女為門下舍人韓憑之妻息氏。為見息氏,宋康王令築青陵台以觀之,息氏恐,乃作歌以拒之,投台身亡,韓憑也自盡。

宋康王把二人分葬,後兩墓各長出一棵梓樹(又名相思樹),根結於下,枝交於上,有鴛鴦雌雄各一隻恆棲樹上悲鳴,後化為蝴蝶飛去,據考梁祝化蝶的情節源於此。

2、汝南版本

汝南流傳的梁祝故事有頭有尾,相當完整,情節和全國流傳的普遍說法大致相仿,但是梁祝傳說年代最早的版本,是西晉時期的。這里的傳說不同於普遍說法的地方,即汝南版本中最為獨特、最值得深究的部分。

梁祝故事的主要情節在汝南都有相應的發生地,如梁山伯、祝英台的出生地,曹橋結拜的曹橋,梁祝同窗讀書的紅羅書院,祝英台被逼嫁的馬庄,梁山伯、祝英台的墳墓。梁祝同窗共讀卻未合葬,梁祝墓分開而建,各有墳頭。

3、上虞版本

晉室南遷,士人平民紛紛相隨,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漢族南遷和多民族融合,影響漢晉政治格局,占據經濟文化舞台的士族。

僑姓有王、謝、司馬、殷、何、庾、桓、郗、許、曹、 江以及阮藉的後裔,江南士族有周、賀、顧、紀、孔、戴、袁、虞、干、葛等,其中多數游止或世居會稽(紹興),史稱「今之會稽,昔之關中」的第一大都市。

會稽城「多諸豪右、民物殷阜,王公妃主、邸舍相望」。晉代會稽郡上虞縣祝家有一女名叫祝英台,女扮男裝到會稽城(紹興)游學,途中遇到一同前來的同學梁山伯,兩人便相偕同行。

4、杭州版本

梁祝在萬松書院同窗共讀越劇《梁祝》中,有一段「草橋結拜」唱詞,說的是梁山伯與女扮男裝的祝英台在錢塘縣讀書途中相遇,互認知己,便在「草橋」結拜「兄弟」,指的便是杭州東城望江門旁的草橋亭。而相傳梁祝同窗共讀之地,則是西湖上的萬松書院。

故而,百姓又將此地稱為梁祝書院。它的前身為報恩寺,明弘治十一年改建為萬松書院,崇禎年間書院被毀。清康熙後,改辟為敷文書院。

拓展資料: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中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是中國最具魅力的口頭傳承藝術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

自東晉始,在民間流傳已有1700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從古到今,有無數人被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凄美愛情所感染。梁祝傳說及愛情故事是歷史上確實發生過的真實事件,有歷史資料及文物古跡佐證。

3. 梁祝是哪裡的

全國大約有10多個地方自稱「梁祝」故里,在聯合申報「世遺」的幾處,關於「梁祝」,也是各說各的故事。 鄞州:金代縣令與明朝俠女結「陰親」 在浙江寧波,相傳梁山伯是金代鄞州縣令,是個清官,由於得罪權貴,被人殘害致死,百姓為他修了一座大墓。而祝英台則是明代上虞的俠女,劫富濟貧,後來被權貴殺害。為了紀念他們,當地將兩人合葬,算結了陰婚。鄞州現存梁祝合葬墓、梁祝故居。那裡流傳著一句老話,「若要夫婦同到老,梁山伯廟到一到」。 上虞:祝家村是祝英台故鄉 傳說祝氏祖先原籍山西太原,南遷到此定居,原在上虞縣城教書為業,子孫移居上虞各地。我國第一部彩色戲曲片《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唱詞就寫上了「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邊,有一個祝英台,才貌雙全……」據載,祝家村中原有一座規模較大的宅院,後因戰爭被毀,住宅面積約有500平方米,還有花園遺址。村邊有一個湖叫「千金湖」,有兩人合抱的金桂、銀桂,還有雲柏、石榴等古樹。還有祠堂及石碑,記錄著祝氏歷史。 杭州:梁祝在萬松書院同窗共讀 越劇《梁祝》中,有一段「草橋結拜」唱詞,說的是梁山伯與女扮男裝的祝英台在赴省城杭州讀書途中相遇,互認知己,便在「草橋」結拜「兄弟」,指的便是杭州東城望江門旁的草橋亭。而相傳梁祝同窗共讀之地,則是西湖上的萬松書院,故而,百姓又將此地稱為梁祝書院。它的前身為報恩寺,明弘治十一年改建為萬松書院,崇禎年間書院被毀。清康熙後,改辟為敷文書院。 宜興:化蝶傳說根深蒂固 宜興最早記述梁祝故事的是《善權寺記》,始記於齊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稱祝英台舊宅在宜興善權寺位置,梁祝自小一起讀書,後又到齊魯、東吳等地游學訪友,逐漸產生感情。梁祝傳說在宜興均有記載,「化蝶」情節亦在宜興形成,為國內學術界認可。宜興現有「祝家莊」、「梁家莊」等地名、遺址,還有觀音堂、荷花池、雙井、九里亭等「十八相送」遺址。宜興俗定農歷三月廿八為「觀蝶節」,用「梁山伯」「祝英台」為蝴蝶命名。 濟寧:士大夫們為梁祝修合葬墓 濟寧市微山縣馬坡鄉有「梁山伯祝英台墓記碑」,為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重修梁祝墓、祠時所立。碑文記載祝英台家居濟寧九曲村,其父祝員外因沒有兒子,十分苦惱。祝英台是為解父憂才女扮男裝求學。梁祝二人同窗3年,梁山伯病逝家中,祝英台悲傷而死。士大夫們被祝英台事父至孝及對梁氏矢一而終感動,為二人修合葬墓。現曲阜孔廟還保有「梁祝讀書處」,在嶧山上還有「梁祝讀書洞」、「梁祝祠」等遺址。 汝南:梁祝同窗共讀卻未合葬 傳說在晉代,梁山伯與祝英台同窗3年,未能看出其女兒身。梁山伯臨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台婚轎經過的路邊,讓自己看到祝英台出嫁,祝英台得悉,身穿孝服出嫁,經過梁山伯墳時,提出下轎拜祭,趁人不備撞死在柳樹前。梁祝墓分開而建,各有墳頭。現汝南有梁祝讀書的「檯子寺」,也叫「紅羅山」,傳說這里曾有「紅羅書院」。紅羅山上傳說中梁祝擔水的井還在,井旁還有一塊碑,上寫「梁祝井」。

4. 梁祝遺址在哪裡

說法1
梁山伯和祝英台」是我國歷史上四大民間傳說之一,至今已流傳一千多年,可說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歷史學家和有關專家查閱了各方面的史料, 發現文字記載最多的是上虞。因此逐步形成了比較統一的看法,祝英台確有其人,那就是上虞人。梁祝故事的發源地就在上虞。
據史料記載,最早是梁元帝時《金樓子》一書(見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上海書店《民俗影印本》),但原作已亡佚。初唐梁載言的《十通四藩志》記載了梁祝二人「嘗同」、「同冢」的故事。晚唐張讀的《宣室志》有較詳細的記載,宋代李茂誠的《義忠王廟記》增加了祝英台裂而現時「從者驚引其裙,風裂若飛至董溪西嶼而墜之」的情節,為「化蝶」之先聲,到明代馮雲龍的小說中完整地寫上了「化蝶」的故事情節。
四九年後,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部組織有關名家到上虞作實地調查。上虞祝姓村共有七個,最後,認定離縣城三公里的祝家村。於是在以後創作的我國第一部彩色戲曲片《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唱詞中寫上了「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邊,有一個祝英台,才貌雙全……」從此上虞縣祝家莊公認為是祝英台的故鄉。
祝家村背後是青山,前面有條小河,叫玉水河。此河可通餘姚、寧波。離此不遠處,有個餘姚馬家。祝氏祖先原籍山西太原,南遷到此定居,原在上虞縣城教書為業,子孫移居上虞各地。村中原有一座規模較大的宅院,後因戰爭被毀,住宅面積約有五百平方米,還有花園遺址。村邊有一個湖叫「千金湖」,有兩人合抱的金桂、銀桂,還有雲柏、石榴等古樹。還有祠堂及石碑,記錄著祝氏的歷史。
梁祝文化不是一般的愛情故事,而是有深層次的優美隱含的文化意蘊,如「化蝶」一般在殉情的慘烈之後,給人以優美所感動,為奔向自由而憧憬。

說法2
汝南,古屬豫州,豫洲為九洲之中,汝南又居豫洲之中,故有「天中」之稱。自春秋戰國時代有建制,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上自秦、漢,下至明、清,汝南一直是郡、州、軍、府治所,為八方輻輳之地。中國民協的各位專家深入到汝南實地考察梁祝遺存遺址,認真查閱有關資料,詳細聽取了民間傳承人的講述、說唱,廣泛了解當地民風民俗,經過充分論證,專家們一致認為汝南具有梁祝故事發生的原生性,遺存遺址的完整性,群眾基礎的廣泛性,民風民俗的延續性等特徵,認定汝南為「中國梁祝之鄉。

說法3
1400多年前南朝之《金鏤子》,傳有梁祝記載,現已失傳,已無從突擊窺見其內容;初唐梁載言《十四道蕃志》(公元684年)有「善權山南,上有石刻『祝英台讀書處』」,「義為祝英台與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確指江蘇宜興;而其後晚唐張讀的《宜室志》方稱「英台,上虞祝氏女,偽為男裝游學,與會稽梁山伯同肄業」,梁祝故事開始與浙結緣。明代馮夢龍《古今小說·李秀卿義結黃貞女》有「又有個女子,叫做祝英台,常州義興人氏……」又把梁祝定位在宜興(宜興古稱義興)。以上史料確指宜興為原地應無凝義。其實還有一份目前至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文字記載《背景篇》尚未列入,即公元483年齊《善卷寺記》,載有善卷寺為「齊武帝贖祝英台舊產建」。善卷寺為公元480年始建,距故事發生年代僅130年,讀此材料,更可確認梁祝故事原地為宜興。
宜興與梁祝故事相關的遺存、風物及傳說十分豐富,如傳為唐代大司空李賓所書的「碧鮮庵」石碑為祝英台讀書處,曾在宜興為官的宋代詞人蘇軾曾制「祝英台畫」詞牌與「十八相送」相關的黃泥墩、鳳凰台、觀音堂、土地廟、荷花池、雙井、扶橋(草橋)、茶亭、煞村、馬家村等地猶在,祝陵村為祝英台埋骨之處。陰歷三月廿八,善卷洞一帶還有傳統的觀導節,蝶群翔集,其中美麗的「梁山伯」、「祝英台」蝴蝶翩遷翻飛,最為明目。
梁祝故事優美動人,流傳各地,出現了無數版本,也出現了很多「原地」,這是民間故事中往常發生的景微,不足為奇。浙江是清代興盛的後起之秀,以後又有越劇「梁祝」的盛事,一些人指為原地可以理解。而寧波市鄞州市高橋流傳的梁祝故事,見之文字的年代既晚又少,是全國眾多梁祝原地中的輕量級。還要指出的是,「正宗」的原地還是要以資料為憑,而《原地資料早明了》中提及的「中國梁祝文化研究會專家」是指其中的個體還是全體?如果是「個體」,就不足為憑,如果是「全體」,那屬強加於人,與事實不符,該研究會的專家中有很有堅持宜興說法的人在。

說法4
2003年10月27日,在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馬坡鄉的梁祝祠,出土了一塊「梁山伯祝英台墓記」碑。碑是明朝正德年間所立,碑文除了記載重修梁祝墓、梁祝祠的經過,還記載了梁祝故事。山東濟寧市梁祝文化研究會會長樊存常說:「整個故事並沒有墓裂、入墳、化蝶等神話色彩和藝術加工,是民間發生的真實故事。而今,嶧山上仍然有梁祝讀書洞、梁祝泉、梁祝讀書處等遺址。馬坡鄉梁、祝、馬故居村莊和家族後裔尚在。」

眾說紛紜,呵呵.

5. 梁祝故里在哪裡啊

梁祝故里是梁山伯與祝英台愛情故事的發生地,位於汝南馬鄉鎮。故里遺址現有梁祝墓、梁庄、祝庄、馬庄、紅羅山書院、鴛鴦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橋(草橋)及梁祝師父葬地鄒佟墓等。可以看看網路

6. 董潔版《梁祝》里,尼山書院在現實中的【具體】拍攝地點是哪裡

浙江的新昌重陽宮!

7. 真正的梁祝墳在什麼地方

存在,在山東
我在網路里找的
關於梁山伯與祝英台這兩個人,有資料這樣記載: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兩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俠女,劫富濟貧,曾三去馬太守家盜銀,最後中馬之子馬文才埋伏死於亂刀之下。百姓將其厚葬並在墳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俠之墓」,背面詳記其事。年久,該碑下沉於地下。梁為浙江寧波府鄞縣縣官,清正廉潔,中年喪妻,無子,死後入葬時刨出祝之墓碑,眾惋惜之餘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為梁擇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為梁,紅者為祝。
目前有關梁祝的主要考古發現和史料記載:
(1)據魏晉史學家考證,「梁祝」故事發源於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馬鄉鎮,故里遺址現有梁祝墓、梁庄、祝庄、馬庄、紅羅山書院、鴛鴦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橋(草橋)及梁祝師父葬地鄒佟墓等。
(2)在古鄒邑西鄰微山湖北岸的馬坡村,有一立於明代正德年間的墓碑,墓碑歷經淤積長期深埋,直到1995年才被發掘出來。這是全國現有九處梁祝墓中,唯一的一塊墓碑,全文843個字,與神話傳說戲曲截然不同,不僅載明了二人合葬的地方,還點明了地方官員指令二人合葬的原因。根據碑文記載得知,作為獨生女的祝英台,女扮男裝外出到鄒城嶧山求學讀書,自九曲村過吳橋東遇梁山伯,二人偕同,嶧山授業,晝則同窗,夜則同寢,三年衣不解,可謂篤信好學者。一日英台思鄉回家,山伯得知真相,往其門拜訪,別後不一載,疾終於家,葬於吳橋東(據鄒縣志載此橋在明隆慶年間被淹沒),英台眼見馬家迎親將至,苦思山伯,情深意切,遂捨身取義,悲傷而死,鄉黨士夫謂其令節,從葬山伯之墓。
根據碑文記載和實地考察,傳說中的梁祝故事原地為濟寧市。其理由是:在時間上馬坡石碑是記錄梁祝故事最早的。不要說該碑根據外紀所記,即便是立於正德十一年,也大大早於晚清時期的《寧波府志》、《宜興志》;從地理方位來看符合實際,梁祝合葬墓位於馬坡村西南,距北面祝英台所在的九曲村約三公里,而距東南梁山伯所在的薄梁村約十公里,如果祝英台到嶧山求學過吳橋與山伯相遇是合情合理的。
(3)江蘇宜興的梁祝文化研究者長路曉農則認為,從歷史記載看,梁祝故事的文字記載最早在宜興。江蘇學術界、史志界、旅遊界的多位專家認為:從宋咸淳《毗陵志》至明代馮夢龍的傳奇小說中,都有大量文字及其他證據顯示,梁山伯和祝英台系宜興人氏。
(4)梁祝文化研究專家、寧波市鄞州區文聯主席麻承照說,根據他對《鄞州縣志》的研究,梁山伯應是鄞州人,祝英台應是上虞人。
(5)其實,「梁祝」的故事在寧波與汝南有著不同的版本。汝南傳說:在晉代,梁山伯與祝英台同窗3年,卻未能看出祝英台是女兒身,後來祝英台被許配馬家。梁山伯求婚不成,一病不起,臨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台婚轎經過的路邊,讓自己看到祝英台出嫁,祝英台得知後,身穿孝服出嫁,轎子經過梁山伯墳時,下轎拜祭撞死在柳樹前。寧波傳說:梁山伯是晉代鄞州縣令,是個清廉的好官,由於得罪了權貴,被殘害致死,老百姓為他修了一座大墓。而祝英台是明代來自上虞的俠女,劫富濟貧,後來被權貴殺害。當地老百姓為了紀念他們,就把兩個人合葬在一起,結「陰婚」。兩個傳說分別在兩地找到了考古證據。在汝南縣,至今留有梁山伯與祝英台墓,分列於馬庄鄉古官道兩側,出土的墓牆證明兩座均為晉代墓。梁山伯與祝英台並沒有訂婚,二人不可能合葬,這種分葬墓符合當時的風俗習慣。而在寧波,至今留有梁祝二人合葬墓。
(6)梁祝傳說產生於晉朝。現存最早的文字材料是初唐梁載言所撰的《十道四蕃志》。到了晚唐,張讀所撰的《宣室志》作了文學性渲染,可見其大致輪廓:「英台,上虞祝氏女,偽為男游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山伯,字處仁。祝先歸。二年,山伯訪友,方知其女子,悵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馬氏子矣。山伯後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適馬氏,舟過墓所,風濤不能進,問知山伯墓,祝登號慟,地忽逢裂陷,祝氏遂並葬焉。晉丞相謝安奏表其墓曰義婦冢。」
(7)現存較早、也較完整的是宋代明州(今寧波)知府李茂誠的《義忠王廟記》,文中說梁山伯生於公元352年農歷三月初一,死於373年農歷八月十六,終年21歲,未曾婚配;祝英台出嫁在374年暮春;梁山伯廟(又名「義忠王廟」)修建於397年。如記載可靠,「梁祝傳說」當產生在公元374年至397年這20多年內,完全形成則在宋代到清末。此後比較重要的文獻記載,還有明代馮夢龍的《李秀卿義結黃貞女》,清代邵金彪的《祝英台小傳》,後者出現了化蝶的結局。
(8)1997年7月,寧波的梁山伯廟出土一座晉代墓葬,墓的位置、規格和隨葬器物與志書記載的梁山伯鄞縣縣令身份和埋葬地相吻合,被認為是可信的實物資料。
(9)20世紀50年代,著名作家張恨水在創作長篇小說《梁山伯與祝英台》時,曾根據民間傳說,考證出10處起源地:浙江寧波、江蘇宜興、山東曲阜、甘肅清水、安徽舒城、河北河間、山東嘉祥、江蘇江都、山西蒲州、江蘇蘇州。
(10)有關梁祝的古跡,目前已發現17處包括讀書處6個,墳墓10處,廟1座。專家普遍認為,梁祝讀書處是受梁祝傳說的影響後形成的,不能反證其源頭。
[編輯本段]【不同的版本】
雖然「梁祝」傳說人們耳熟能詳,但很少有人知道,「梁祝」故里究竟在哪兒,全國究竟有多少種「梁祝」版本。據中國民俗協會有關人員介紹,全國大約有10多個地方自稱「梁祝」故里,在聯合申報「世遺」的幾處,關於「梁祝」,也是各說各的故事。
(1)鄞州版本:金代縣令與明朝俠女結「陰親」
在浙江寧波,相傳梁山伯是金代鄞州縣令,是個清官,由於得罪權貴,被人殘害致死,百姓為他修了一座大墓。而祝英台則是明代上虞的俠女,劫富濟貧,後來被權貴殺害。為了紀念他們,當地將兩人合葬,算結了陰婚。鄞州現存梁祝合葬墓、梁祝故居。那裡流傳著一句老話,「若要夫婦同到老,梁山伯廟到一到」。
(2)上虞版本:祝家村是祝英台故鄉
傳說祝氏祖先原籍山西太原,南遷到此定居,原在上虞縣城教書為業,子孫移居上虞各地。我國第一部彩色戲曲片《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唱詞就寫上了「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邊,有一個祝英台,才貌雙全……」據載,祝家村中原有一座規模較大的宅院,後因戰爭被毀,住宅面積約有500平方米,還有花園遺址。村邊有一個湖叫「千金湖」,有兩人合抱的金桂、銀桂,還有雲柏、石榴等古樹。還有祠堂及石碑,記錄著祝氏歷史。
(3) 杭州版本:梁祝在萬松書院同窗共讀
越劇《梁祝》中,有一段「草橋結拜」唱詞,說的是梁山伯與女扮男裝的祝英台在赴省城杭州讀書途中相遇,互認知己,便在「草橋」結拜「兄弟」,指的便是杭州東城望江門旁的草橋亭。而相傳梁祝同窗共讀之地,則是西湖上的萬松書院,故而,百姓又將此地稱為梁祝書院。它的前身為報恩寺,明弘治十一年改建為萬松書院,崇禎年間書院被毀。清康熙後,改辟為敷文書院。
(4)宜興版本:化蝶傳說根深蒂固
宜興最早記述梁祝故事的是《善權寺記》,始記於齊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稱祝英台舊宅在宜興善權寺位置,梁祝自小一起讀書,後又到齊魯、東吳等地游學訪友,逐漸產生感情。梁祝傳說在宜興均有記載,「化蝶」情節亦在宜興形成,為國內學術界認可。宜興現有「祝家莊」、「梁家莊」等地名、遺址,還有觀音堂、荷花池、雙井、九里亭等「十八相送」遺址。宜興俗定農歷三月廿八為「觀蝶節」,用「梁山伯」「祝英台」為蝴蝶命名。
(5)汝南版本:梁祝同窗共讀卻未合葬
傳說在晉代,梁山伯與祝英台同窗3年,未能看出其女兒身。梁山伯臨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台婚轎經過的路邊,讓自己看到祝英台出嫁,祝英台得悉,身穿孝服出嫁,經過梁山伯墳時,提出下轎拜祭,趁人不備撞死在柳樹前。梁祝墓分開而建,各有墳頭。現汝南有梁祝讀書的「檯子寺」,也叫「紅羅山」,傳說這里曾有「紅羅書院」。紅羅山上傳說中梁祝擔水的井還在,井旁還有一塊碑,上寫「梁祝井」。7月19日,駐馬店汝南馬鄉鎮正式更名為梁祝鎮。

8. 梁祝電影是在哪裡拍攝的

就是這部,好像在廣東省肇慶市

9. 梁祝故事的發源地在哪裡

梁祝故里在山東濟寧考略

梁祝故里在山東濟寧(今微山縣馬坡一帶)。隨著梁祝故里之爭的熱浪掀起,我們查閱了一些舊志,反復研讀了新近出土的梁祝墓碑,聯系有關的民間傳說和風俗,對梁祝故里在濟寧有了進一步認識。
一、梁祝墓碑—說服力較強的文物證明
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為配合宣傳新婚姻法,梁祝故事以各種藝術形式廣為傳播,對梁祝文化的發掘與考證也引起有關專家、學者的關注。郭沫若根據清人焦循《劇說》中有「嘉祥縣有祝英台墓碣文,為明人刻石」的記錄,曾派員來濟寧嘉祥了解情況,但因《劇說》中所記的祝英台墓地點不準確,故未找到。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尚未設置微山縣,今墓碑所在地屬濟寧縣與鄒縣交界帶。1952年,修浚白馬河工程中,梁祝墓碑始見天日,並由山東省文物管理處在當地保存。1976年,大搞農田基本建設時,梁祝墓碑再次被深埋地下。直到20世紀90年代,才又一次復出。
梁祝墓碑立於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現將碑文摘錄如下:
梁山伯祝英台墓記
外紀二氏出處費祥。邇來訪諸故老,傳聞:在昔濟寧九曲村,祝君者,其家鉅富,鄉人呼為員外。見世之有子讀書者,往往至貴,顯耀門閭,獨予無子,不貴其貴,而貴里胥之繁科,其如富何?膝下一女,名英台者,聰慧殊常。聞父咨嘆不已,卒然變笄易服,冒為子弟,出試家人不認識;出試鄉鄰不認識。上白於親畢,竟讀書乃振門風以謝親憂。時值暮春,景物鮮明,從者負笈過吳橋數十里柳蔭暫駐,不約而會鄒邑西居梁大公之子,名山伯,動問契合,同詣嶧山先生授業。晝則同窗,夜則同寢,三年衣不解,可謂篤信好學者。一日,英台思曠定省,言告歸寧。倏經半載,山伯亦如英台之請,往拜其門。英台速整女儀出見,有類木蘭將軍者。山伯別來不一載,疾終於家,葬於吳橋迤東。西庄富室馬郎親迎至期,英台苦思:山伯君子,吾嘗心許為婚,並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成室家之好。更適他姓,是異初心也。與其忘初而愛生,孰若捨生而取義,悲傷而死。少闃,愁煙滿室,飛鳥哀鳴,聞者驚駭。馬郎旋車空歸。鄉黨士夫,謂其令節,從葬山伯之墓,以遂前之願,天理人情之正也……
上述文字比較平實地記載了梁祝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局,既無誇張修飾之語,又少浪漫虛構氣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故事的發生地正在今濟寧境內,「濟寧九曲村」、「鄒邑」、「嶧山」、「吳橋」、「西庄」這些地方,都是要麼至今尚存,要麼有據可考的。「九曲村」早在漢代就已存在,位於今微山縣馬坡鄉境內的泗河南岸,因泗河從兗州至此有九處彎而得名,現已演變為東九、西九兩個村;「鄒邑」,即今鄒縣;「嶧山」,在鄒縣城東南20餘里處,有「岱南第一奇觀」的美譽;「吳橋」,明嘉靖年間戴光修《鄒縣地理志》「鄒縣圖」中對其所處方位繪制清晰,清《鄒縣志》(婁一均修)也有記載:「吳橋—在鄒城西60里,跨白馬河上,隆慶年間被水湮沒」;「西庄」現仍沿用其名,在今馬坡北。
墓碑還比較清楚地透露出這樣兩點信息:一是梁祝墓為重修。明正德年間「總督糧儲新泰崔公諱文奎,道經顧茲廢圯,其心拳拳」,遂萌發重修梁祝墓意圖,經過近一年的籌劃運作,終使其「四界豎以石,周圍繚以垣,阜其冢,妥神有祠,出入有扉,守神祠有役。昔之不治者,今皆治之;昔之無有者,今皆有之」;二是梁祝墓為官修。碑文前後刻有「丁酉貢士前知都昌縣事古邾趙廷麟撰 文林郎知鄒縣事古衛楊環書 亞聖五十七代世襲翰林五經博士孟元額 時南京工部右侍郎前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奉敕」等字樣,說明此事經過皇上准許,由當時知名文人和權威官員共同參與完成。由此可見,距今近500年前,粱祝墓就已存在於此;濟寧為梁祝故里的事實,為上至朝廷下至黎民百姓所認同。
二、舊志記載—參考價值較大的歷史資料
歷史上鄒縣與曲阜並稱「鄒魯」,是著名的孔孟之鄉,讀書風氣悠久而濃厚。「斷機教子」、「鑿壁偷光」等關於讀書的典故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據專家推測,梁祝故事發生的年代應為漢代;今馬坡一帶,漢為山陽高平,有著豐厚的文化積淀,誕生了諸如文學家王粲、思想家仲長統等歷史文化名人,也是目前山東出土漢碑較多的地區之一。梁祝故事產生於漢時的該地,有比較堅實的文化基礎。梁祝家鄉距嶧山僅五六十里,梁祝到嶧山讀書求學,從地理上分析也絕非無稽之談。椐清同治年間所修《嶧山志》記載,嶧山自古就有多處私學;早在元至元年間(公元1264年),嶧山就建立了梁祝祠,內供梁祝漢白玉雕像。
現存舊志《鄒縣志》和《嶧山志》亦有不少關於梁祝遺址的記載。康熙十二年朱承命修《鄒縣志》記載:「梁山伯祝英台墓—在城西六十里吳橋地方,有碑。」這正與新出土的梁祝墓碑地點吻合。20世紀90年代後期,濟寧市有關部門正是根據史志記載和走訪當地老人,查找到了梁祝墓的具體位置,發掘出了梁祝墓碑。清同治年間所修《嶧山志》有多處記載梁祝遺址,如「梁祝讀書洞,在至聖詞祠右,相傳梁山伯、祝英台讀書於此」;「萬壽宮,在仙人宮西一百餘步,殿三楹,南向,舊與仙人宮為一,內有梁祝像」;「梁祝泉,在梁祝讀書洞右,泉側石上刻『梁祝泉』三字」。文人墨客,每每到嶧山游覽,也留下不少對梁祝故事的吟詠感懷。如,清代鄒人陳雲棽《題萬壽宮梁祝像》:「信是縈情兩未終,閑花野草盡成空,人心到此眼偏酸,小像一雙萬壽宮。」這些詩作,《嶧山志》中均有收錄。
三、風俗傳說—可信度較高的文化傳承
在微山馬坡,對梁祝故事發生於此並不陌生,但由於觀念等方面的原因,當地人們不願過分宣揚,甚至有些諱莫如深。據專家考證,梁氏從馬坡附近村莊遷出後,定居於一二十里之外的兩城等地;祝氏因避水災,後遷濟寧任城宅河村;梁祝墓記中所說的「西庄富室馬郎」,其後裔於明代從西庄遷出,即今日馬坡之馬氏。上述地方,「梁、祝、馬」三姓至今禁婚,有關的梁祝戲曲、電影等在「梁、祝、馬」三村歷來禁演,他人在當地「梁、祝、馬」三姓氏之人前也避而不談梁祝。這種奇特的文化現象,恰恰證明了梁祝故事發生在當地的真實性。
梁祝故事很早就以各種形式在魯西南等地流傳。宋元之際,被改編成戲文、元曲。明清時期,又有多種版本的傳奇問世,山東琴書《梁祝下山》在民間流傳最廣,其中的唱詞明確指出了梁祝在嶧山就讀這段歷史事實。唱詞寫到:周公之理定綱常,文東武西列兩旁,萬歲爺閃開龍目看,武多文少為哪樁……,就在那紅蘿嶧山立下學堂……,梁山伯祝英台就在那紅蘿嶧山念文章」。濟寧南路琴書傳人楊芳紅唱的《梁祝下山》唱詞中也有關於梁祝在泗河岸邊活動的描述:弟兄兩個下了高山,梁山伯送祝英台把家還……,哥兒倆正想往前走,不多時來到泗河沿上,來到泗河沿上仔細看,何日大水白茫茫,山伯說「叫聲小弟河裡沒船怎麼過……」。
綜上所述,梁祝故事發生在濟寧佐證比較充分,從梁祝讀書處到梁祝墓,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故事鏈結,可以說今微山馬坡——鄒城嶧山一帶就是上演這幕中外聞名的愛情悲劇的舞台。由於梁祝故事與生具有的平民性質,主人翁不可能載入正史,這就決定了它在民間流傳的歷史命運。因而,對其真實的發源地長期以來語焉不詳。

主要參考書目:
1、《鄒縣舊志匯編》鄒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1986年9月編
2、《嶧山志》清同治三年編修
3、《梁山伯祝英台家在孔孟故里》樊存常主編山東文化音像出版社2003年10月

10. 梁祝故里在哪裡

汝南縣梁祝鎮。

千百年來,梁祝鎮一直存有梁山伯墓、祝英台墓、淚井、一步三孔橋、紅羅山書院等較完整的遺址,流傳著許多梁祝的故事和傳說,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下至十幾歲的孩童,都能講述和傳唱幾句。

祝英台故里朱董庄,在梁祝鎮東南方向。傳說,當年此地員外祝公遠有個小女兒,愛好讀書,跟著哥哥們私塾求學,因聰明過人,老師贊她女中英傑、才高如台,故取名英台。

在祝英台故里西北18公里處的和孝鎮,有個叫梁崗的地方,即為梁山伯的故鄉。千百年過去了,梁崗村名未改,山伯故事代代相傳。

(10)印尼版的梁祝在哪裡擴展閱讀: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中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是中國最具魅力的口頭傳承藝術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

自東晉始,在民間流傳已有1700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從古到今,有無數人被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凄美愛情所感染。梁祝傳說及愛情故事是歷史上確實發生過的真實事件,有歷史資料及文物古跡佐證。

與印尼版的梁祝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去印尼打工需要帶什麼衣服 瀏覽:516
伊朗軍隊一個月多少工資 瀏覽:142
義大利怎麼稱呼阿姨 瀏覽:220
伊朗打擊目標是什麼 瀏覽:91
為什麼俄羅斯召回援助義大利物資 瀏覽:285
接中國公民回國臨時航班如何報名 瀏覽:277
伊朗的貓叫什麼 瀏覽:919
中國製造的英文怎麼寫 瀏覽:535
第一次去越南需要注意些什麼 瀏覽:798
英國ra200多少錢 瀏覽:366
義大利黃金權力是什麼條款 瀏覽:842
中國主席什麼時候換 瀏覽:904
中國三星電子怎麼樣 瀏覽:849
在越南買鞋哪個品牌好 瀏覽:608
伊朗對中國的肺炎什麼態度 瀏覽:812
越南砧板真假如何辨別 瀏覽:556
伊朗擊落的是什麼無人機 瀏覽:149
越南人說英語嗎他們用什麼語言 瀏覽:206
南通越南海外倉怎麼選 瀏覽:351
印度國土實力怎麼樣 瀏覽:269
网站地图